交織的記憶 – 新生代女性創作展



展覽期程:2010.11.13~2011.1.30

藝術講座:2010.11.28(日)14:00PM

主講人:尤瑪.達陸

展出地點:烏來泰雅民族博物館(臺北縣烏來鄉烏來村烏來街12號)

開館時間:週二至週五 9:30AM~17:00PM

週六、日 9:30 AM~18:00PM

週一逢國定假日或補假日 9:30AM~17:00PM

_


策展人:尤瑪•達陸、阿古斯(陳德平)

參展人:

尤瑪 • 達陸

宜德思 • 盧信

周麗萍

謝美如

餵養




輕輕貼近你的臉

順著你呼吸的起伏

你是我的

在血液流動之間

你是我的

雖然有點陌生 卻是如此的心動

在呼吸之間 我們找到了彼此的節奏

經歷臍帶深刻斷裂後 餵養的血液又成基因的複體

像不可抹滅的生命鏈

我在女性尊嚴下的邊緣角色裡 凝視著






靈魂在暗示性的空間裡唱著獨白的歌


獵首笛低聲鳴奏 那悲壯的泣絕聲在山谷間繚繞成幽幽回音 又隨著笛聲的招喚來到形成幾何結構的祭壇上 令人摸不著頭緒又分不清真實與夢幻

直到

獵首笛聲又响起

一切的呢喃

戛然而止

「安息吧 安息吧 我帶著你的靈魂來到我的部落 如果你願意與我共飲 請你保佑這個村莊和我的族人 安息吧 安息吧 你將成為我們的一份子 如果你願意吃下我們為你準備的食物…」

慰亡靈的古調在耳邊形成了空氣中的幅震



我看見 我

被放在祭祀台上

我的靈魂成了意識形態中的俘虜






















小黑




小黑與他物成了一座結構體

在明顯分割的符號中被堆疊而上

形成記念的祭臺



後現代主義之正在瓦解中的男女


「在乎現實嗎」

「我本來就是如此」

口簧琴雙奏的對話下

一種美麗又含蓄的代言工具

話不一定要說清楚 更不會把你定位在既定的模式中

或尷尬的將彼此放在像沒有對話的有聲電影裡

口簧琴雙奏的對話下

「我們要為自身的存在而存在著..」

口簧琴雙奏的對話下

「我們要為自身的存在而存在著..」





走出 來的路



Evolving Beyond the Past

Taiwan Indigenous Artists Exhibition 2010




展覽期間/ 2010.10.1 – 2010.10.24

展覽地點/高雄市立美術館 3F 展覽室

開幕時間/ 2010.10.2 (六) 4︰00PM

開幕導覽 04:30PM~05:30PM

表演類藝術工作者演出 07:00PM~09:00PM(需另憑柬入場)

-

在漫長生存的長路中,原住民族走來跌跌撞撞,拭淚後的歡笑,累積了生活的美麗,純靜的高山大海,撫平了古老的委屈。當台灣社會陷入不知要鞏固資本主義的經濟堡壘還是要啟發社會良心的價值兩難而迷失的時候,原住民族穩穩地唱著自己的古調,尋找自己的色彩,建立知識體系,確定存在價值。21世紀的當今,應該決心走出一條路來。

「走出 來的路」有兩個意涵,首先是「走出來」,有創新超越、海闊天空之意,希望這次展覽表達了這五十位藝術工作者,在短短的一年當中,自我探索、自我完成,創造生命之路,昂首大步向前走。

再者「來的路」,是那一言難盡的、彎彎蜒蜒的、有生命重量的長路,無論命運如何坎坷,都要承先啟後的那個歷史,是原住民祖先們最終選擇在這島嶼上延續生命與文化的所來之路。此時此刻的後代子孫們,繼續在藝術、文化上發光發熱,「走出」傳承之路,也走「走出」自己的創新之路。

本次展覽是由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原住民藝術工作者駐村促進部落在地就業計畫」3年計畫的第2期,50名原住民藝術工作者之期末大展。這個計劃可追溯至96年原委會為了提供就業機會,培育在地的原住民藝術工作者創作,向財政部爭取公益彩券回饋基金,規劃辦理「原住民藝術家駐村促進部落在地就業3年計畫」,以發掘並開展原住民藝術工作者之潛力,並透過本計畫之執行,強化原住民藝術工作者的表現能力以及作品的展覽,將部落美感經驗,發展成台灣獨特創意。

98年度徵選出來的50位藝術工作者,其中有5位連續兩年獲選,有11位來自88災區的優秀藝術工作者。參選者都要經過資格審、初審、決審三階段嚴謹評選,最終結果可謂菁英盡出。

藝術類有:雷恩(排灣族)、達比烏蘭.古勒勒(排灣族)、沈萬順(排灣族)、安聖惠(魯凱族)、尼誕.達給伐歷(排灣族)、林志明(卑南族)、魯碧司瓦那(阿美族)、翁俊雄(魯凱族)、張夏武(阿美族)、達耐.達立夫(阿美族)、林介文(賽德克族)、巴豪嵐.吉嵐(排灣族)、鄭詠鐸(阿美族) 陳建宏(卑南族)、宜德思.盧信(太魯閣族)、周麗萍(泰雅族)、馬浪.烏瓦日(噶瑪蘭族)、莎奉.比納盎(泰雅族)等18人。

文創類有:張梅娘(阿美族)、不舞.阿古亞那(鄒族)、張馬群(達悟族)、羅秀妹(排灣族)、塗南峰(排灣族)、許坤仲(排灣族)、秦榮輝(排灣族)、莎桂花(魯凱族)、雷斌(排灣族)、吳秀梅(撒奇萊雅族)、宗貞嫻(泰雅族)、曾春子(阿美族)、胡俊傑(太魯閣族)、舒米.如妮(阿美族)、高吳惠琴(排灣族)、林玉蘭(阿美族)、林琳(卑南族)、顏姝珍(泰雅族)、牧力.感都(阿美族)、謝美如(泰雅族)、彭春林(魯凱族)等21人。

表演類有:柯梅英(魯凱族)、李國雄(排灣族)、瑪迪霖.巴魯(排灣族)、阿努.卡力亭.沙力朋安(阿美族)、阿道.巴辣夫.冉而山(阿美族)、盧皆興(卑南族)、騰莫言基鬧(阿美族)、郭明龍(阿美族)、東冬.侯溫(太魯閣族)、楊慕仁(卑南族)、雲力思(泰雅族)等11人。

本計劃承辦單位國立東華大學在執行的過程當中,把擴大就業概念的「促進部落在地就業計畫」,提升觀點,成為一個大型藝術創作生活營(職人營),企圖把廣泛的擴大就業概念落實在文化探索、研究發展、創意轉化、藝術表現與精神昇華等工作,並賦予創作完全的自由。這是一次用藝術文化的方法,建構原住民族的知識體系,也是一趟透過創作的方式,將原住民文化昇華。

東華大學策劃一系列的研習營、創作論壇、巡迴訪視、期中聯展、文化(物)館個(聯)展、表演工作坊、期末大展等,一年下來,除了增強創作力之外,每位藝術工作者都能架設網站,記錄自己的工作並與別人分享;在創作論壇或研習營的公眾領域,可以論述自己的工作與作品、族群文化與歷史;提升智慧財產權的認知,了解如何保護自己的創作;具備策畫展覽經驗,同時也發展了與跨界結盟、自我行銷與創業能力;最可喜的是這50位藝術工作者互相聯繫合作,技術互相支援,形成一股新興的力量,也造就了一個藝術交流平台。

本次展覽將於今年10月2日在高雄市立美術館展出至10月24日。原住民藝術首次在國家級美術館大型展出,每位藝術工作者將提出三件(組)以上作品參展。本次展覽將令人耳目一新,觀眾會發現有些原住民藝術創作者已有當代藝術的架勢,即自覺的、反省的、批判的運用各種表現技術,反映自身與當代的社會、政治、文化議題,以及提出新的藝術形式。

如藝術類的巴豪嵐.吉嵐、宜德思.盧信、林介文、雷恩、達比烏蘭.古勒勒、安聖惠、周麗萍。表演類的李國雄、阿道.巴辣夫.冉而山、阿努.卡力亭.沙力朋安、雲力思、東冬.侯溫等。在文化創意產業方面,排灣族的許坤仲、魯凱族的莎桂花、達悟族的張馬群三位資深工作者,用最優雅的形式保存了傳統文化,無限敬佩;年輕一輩的卑南族林琳、泰雅族謝美如、排灣族雷斌,阿美族的張梅娘用研究的態度採集傳統文化,用現代設計手法,轉化創意為獨特的產品風格,令人激賞。這些珍貴的文化財產透過藝術的方法,建立了原住民的知識體系,以創意的手段,將文化昇華。

非常期待經由這次的駐村計畫,原住民繼續在藝術、文化上發光發熱,「走出」傳承之路,也走「走出」自己的創新之路。本次展覽分藝術類、文創類、表演類等三類五個空間,展覽總策劃為:國立東華大學藝術學院院長潘小雪教授、原住民民族學院專案講師巴耐.母路、高雄市立美術館館長謝佩霓;各類策展人有:藝術類-拉黑子.達立夫、曾媚珍;文創類-王昱心、尤瑪.達陸;表演類-巴奈.庫穗、李韻儀等,藉助專業策展人對作品的論述、展場設置的空間詮釋,使藝術家的作品在視覺上獲得恰如其分的美學意涵。

- 國立東華大學藝術學院院長 潘小雪教授

展覽地址/ 804高雄市鼓山區美術館路80號 美術館地圖與公車交通資訊

展覽開放時間/ 每週二至週日,上午九時至下午五時。(每週一休館)

-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主委 孫大川

國立東華大學校長 黃文樞

高雄市立美術館館長 謝佩霓

98年度原住民藝術工作者 全體

~ 敬邀 ~

文化的輪廓



你可以從我身上找到二分之一的榮耀

那來自祖先血脈流傳的證明

我把自己放在溫和的生命體裡 想像一切再現的可能性

身上的紋路變成了一種令人愉悅的符號

在傳統上它象徵著真實的存在

在某種形式上它提升了靈魂的意義

我在通往彩虹橋的路途中

努力拼貼著可能性的圖紋

在反覆的連續動作之後

卻被符號的偏離作用給吞沒了





她和她



我經常進入到一種渾沌未明的狀態
像吸盤一樣就硬生生地把我放在另外一個空間裡
我無助的雙眼是我靈魂枯竭的徵兆
我不知道如何界定現實與幻想
更不知道如何界定美麗或醜惡之間的道德難題
我只知道 他們說的
我二十歲正值青春年華
但未來是什麼 ?
我問我自己
在被侵犯之後 …








尤佑的作品




有點面熟嗎?猜對了學員正在繡的就是我的油畫作品<快樂的饗宴>喔
這比我畫的還生動吧!


哇 ~ 這原本要花上幾個月才能完成的作品竟然在尤佑三天三夜加上不眠不休之下繡完了 而目的是要給訪視委員看 真的很佩服她的敬業精神內 好厲害喔!